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十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篇一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学奇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髯曰:“毋迫。”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髯谓学奇,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于髯,赐帛酒花彩以荣之。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自是义樵名益著。
(清顾彩《髯樵传》)
【注】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鬻于人鬻:卖b.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赡养
c.值髯于途值:遇见d.迂道疾行,至河干干:岸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
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
③髯曰:毋迫④于是密具舟河干
⑤出门,绐其副,迂道疾行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髯樵每次背负比别人多一倍多的柴。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使人们对髯樵褒奖有加。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3分)
(2)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4分)
(3)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3分)
参考答案:
4.b(赡:胜任。)
5.a(①句表示髯樵为以后的行动作准备,④句也是为搭救邹女作准备,⑤句更是搭救邹女的行动。以上几句都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
6.b(髯樵多背柴,并不是为了容易买)
7.(1)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更加刮目相看他了。
(共3分,“由是”“异”各1分,写出大概意思给1分)
(2)你向来嫉恶如仇,能为我想办法(解决)这事吗?
(共4分,“若”“素”“筹”各1分,写出大概意思给1分)
(3)但是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不要催促我。
(共3分,“毋”“迫”各1分,写出大概意思给1分)
附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吴县洞庭山的乡村中,有个打柴的人,满脸大胡子并且身材魁伟,姓名不为人所知,极有力气。常在夜间打柴,独自一人在山中行走,不怕碰上毒蛇猛虎。打的柴草,别人只能背一百斤,髯樵独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但是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有人惊讶地问他,髯樵说:“柴取自山中,人们都是自食其力罢了。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没有那么大。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再说,价钱压低了,我的柴又容易卖,这难道不是有好处吗?”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更加刮目相看他了。
髯樵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别人谈论古往今来的事情,常常激于义愤,说出话来,争辩是非得失,就是读书人也没有办法难住他。(有一次),曾经背着柴到戏场观看《精忠传》,那个扮演秦桧的演员出场了,髯樵大怒,飞步跳上台,摔倒秦桧殴打他,把他打得鲜血直流,几乎要死。众人急忙来救。髯樵说:“他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他还等什么?”众人说:“这是演戏啊,不是真秦桧。”髯樵说:“我也知道是演戏,所以才打他,如果是真秦桧,就要用他的血肉润滑我的斧头了!”他性格刚烈,嫉恶如仇就像这样。
洞庭有个孤儿叫陈学奇,聘邹家的`女子为妻室,婚姻已经定下了日期。女子的哥哥忽然夺去妹妹的意愿,把妹妹献给姓苏的一个宦官为妾。学奇到官府哭诉,官府害怕苏宦的势力,没有办法。学奇又状告邹氏女的兄长,苏宦把邹女的兄长一起庇护起来,冤不能伸。学奇没有一点办法。一天,在路上遇见髯樵,把事情的原故告诉髯樵,并且说:“你向来嫉恶如仇,能为我解决这事吗?”髯樵答应他说:“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要催促我。”学奇感动得哭了。髯樵离开后,卖身到显者的家中做赶马车的仆人。显者因为他力气大并且很勤快,非常信任他,(这样他)能够随便进出内室,邹姓女子果然是他的第三个小老婆。髯樵找机会,把情况告诉给邹女。邹女哭得泪流满面,告诉他失身的情况,希望髯樵能做昆仑奴那样的义士(来救她)。髯樵说:“不要着急。”一天,显者的夫人带领着显者的小老婆们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止。髯樵暗暗祝贺说:“计划可以施行了。”于是暗暗在河边准备船只。显者的小老婆们上车,髯樵驾驶第三辆车,就是邹氏女。出门之后,髯樵欺骗副手,转到别的道路上快跑,到河岸边,对邹女说:“上船!”船立即开行,打开船帆,快得像跑一样。众仆人惊骇这突然的变故,喊叫着跑来追赶。髯樵用拳将三个人打倒在地,叫不出声来。慢慢地离开,而女子的船已经到了陈家的门前了。学奇得到妻子非常感动,认为古代的义侠也不过是这样。髯樵对学奇说,应该赶快把找到妻子的情况报告给那官府。官府才不让显者诉讼,到这时人们拍手称快,向髯樵询问讲道义的原由,赏赐他衣帛美酒,披挂花彩来使他荣耀。显者惭愧,关上门好像没有听到。从这以后义士髯樵的名声更加彰显。
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篇二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因自号曰“樵髯”云 ( ▲ ) ②拔出凡辈 ( ▲ )
③然皆不肯穷竟其学 ( ▲ ) ④乃复效小儿辈 (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翻译:
18.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参考答案:
15.(3分)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评分细则:共3分。断错1处扣1分。)
16.(4分)①取号,取名号;②超出,突出;③穷,学完,深究;④模仿,效法,效仿
(评分细则: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7.(3分)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
(评分细则:共3分。译出重点词“聊”、“耳”各1分,语句通顺意思正确1分。有不足酌扣。)
18.(3分)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2分);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2分);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2分);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1分);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1分)。
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2分);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2分);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1分)。
(评分细则:共3分。开放题。“欣赏”“不欣赏”均可。如果说“既欣赏又不欣赏”,只要理由合适亦可酌情给分。以上理由的分值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3分。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篇三
《樵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因自号曰“樵髯”云 ( ) ②拔出凡辈 ( )
③然皆不肯穷竟其学 ( ) ④乃复效小儿辈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译文:
18.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5.(3分)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评分细则:共3分。断错1处扣1分。)
16.(4分)①取号,取名号;②超出,突出;③穷,学完,深究;④模仿,效法,效仿(评分细则: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7.(3分)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学科网()--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罢了。(评分细则:共3分。译出重点词“聊”、“耳”各1分,语句通顺意思正确1分。有不足酌扣。)
18.(3分)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2分);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2分);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2分);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1分);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1分)。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2学科网()--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分);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2分);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1分)。(评分细则:共3分。开放题。“欣赏”“不欣赏”均可。如果说“既欣赏又不欣赏”,只要理由合适亦可酌情给分。以上理由的分值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3分。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樵髯,姓程,名骏,世代居住在桐城县西部边远地方。性情疏阔放达,不受礼法或世俗之见的束缚,从不矫揉造作,而多髭须,因此,自己命名为“樵髯。”
小时候读书很聪明,超出同辈的人,在技艺、术道工匠嬉戏游玩等等,没有不涉猎的,但是都不肯学透,说:我只是自我娱乐而已。尤其喜欢下棋,常常与邻居下棋。他不善于苦思冥想,邻人有时注视棋局,认真思考,他便皱眉不高兴的说: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只是仿效小孩那样,勉强懂点下棋的技艺!他偶尔为人治病,也不很在意。一些富家曾经与之交往的人,有病了,希望他能为其治病,派僮奴等候。翁正为棋局而争吵,静不去。
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篇四
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⑴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⑵听流莺。
【注释】⑴晚节:指年事渐高。⑵日边: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问题】
⑴“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一句富有表现,请加以赏析。(2分)
⑵运用反衬是本诗在写法上突出特点,请具体分析并指出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⑴此句描写美丽的花朵向人们绽开了笑脸,不知名的春草新绿欲滴,运用拟人(1分),生动地表现了春光明媚、生机蓬勃的.景象,表现了人们欢愉的心情(1分)。(描绘情景、指出修辞、“明媚(或美丽)”、“生机”各0.5分)
⑵作者以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1分),又以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著(1分),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1分)
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篇五
《孟尝君传》阅读答案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赖:
②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擅:
1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②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5、王安石认为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士?他认为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
13、①依靠、依赖 ②拥有 (共2分每个1分)
14、①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
②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判断句) (共4分每句2分)
15、答案示例:真正的士可以辅佐国君使制服秦国。孟尝君得到的是鸡鸣狗盗之士,正因为他收纳了这些人,所以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士。(共4分,每问2分)
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篇六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2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释:
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折节读书 折:改变
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d.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此驰骋当世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b犹见于眉间 多于周身之帛缕
c而其家在洛阳 与其骑会为三处
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是何楚人之多也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1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
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
译文:
⑵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译文:
⑶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0.c/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11.c/a.介词,凭借;介词,把。b.介词,在;介词,表比较。c.均为代词,他的。d.助词,的;代词,这,这么。
12.b
13.a/出身微贱与原文不符。
14.⑴(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给分点:环堵萧然妻子自得)
⑵ 因而(他)就在马上和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给分点:因马上自谓)
⑶(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给分点:独穷得而然)
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篇七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明年:第二年
b.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平时,向来
c.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 女弟:妹妹
d.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完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为武置酒设乐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b.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c.①故使陵来说足下 ②故木受绳则直
d.①虽蒙斧钺汤镬 ②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10.下面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 年。
b.缑王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真正表现。
c.苏武的**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参考答案:
8.d解析:成就:栽培,提拔。
9.c 解析:a项①“替”“给”,介词;②“被”,介词。b项①用在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②指示代词,“这”“此”。c项均为“所以”。 d项①“即使”;②“虽然”。
10.b解析:“正是他爱国**的真正表现”错误。
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篇八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苏轼)
【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矍然:吃惊的样子。
8.下列句中的于与余谪居于黄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贤于材人远矣b.仓鹰击于殿上
c.舜发于畎亩之中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方山子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年轻时是有侠义思想的人。
b.选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晚年时的不同遭遇和思想变化。
c.方山子在晚年隐居山林是为了不受世俗的困扰、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自己被贬黄州怀才不遇的境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遁:②因谓之方山子谓:
③适见焉适:④余既耸然异之异:
11.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
参考答案:
8、(2分)b
9、(2分)c
10、(4分)①隐居。②称,叫
③适逢,正巧④以为异
11、(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1分)然而他的妻子、儿女(1分)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1分)
a
组基础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慕:仰慕
b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
c然终不遇遇:对待
d因谓之方山子因:于是
【参考答案】c遇:遇合、机会、好运
2.对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 )
②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
③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
④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参考答案】a①②结构助词的/③表判断、④表肯定语气
3.下列句中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
a.稍壮,折节读书 b.晚乃遁于光、黄间
c.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d.因谓之方山子
【参考答案】b.
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篇九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⑧,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释
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 闾里:乡里。④ 宗:推崇,归附。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⑥ 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⑦ 使酒:酗酒任性。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⑩ 傥:倘或。
练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
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4.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5.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
——————————————————————————。
⑵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译文:
———————————————————————————。
⑶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
———————————————————————————。
参考答案:
1、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2、a (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 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于”:介词,在。 介词,比 .d “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3、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4、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5、⑴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
⑵ 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注意“因”和“马上”的对译)
⑶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
髯樵传文言文翻译 樵髯传文言文篇十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 ⑵吾事毕矣( ) ⑶南乡拜而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
1.1.⑴侍奉⑵完(成)⑶通“向”。
2.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3.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劝降,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他。这首诗的尾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张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中大摆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选吉州贡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德祐元年(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关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1276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1279年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官武略
赣州父母官
咸淳十年(1274),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紧邻他的家乡,在赣州期间,他办事分外勤谨,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兴师救亡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异族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蒙元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爱国**,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
起兵勤王
咸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四岁的赵显继位,即宋恭帝。九月,二十万蒙古铁骑由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而辞官十多年的江万载却毅然不顾朝庭反对毅然自组义军节节抵抗蒙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归降。各地宋军将官在铁骑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兵败如山倒。
宋恭帝即位后,蒙古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不知为何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宋庭危难之际,不得不承认了一直抗元的江万载义军的合法地位。
以死报国
德祐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接到小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三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对文天祥说:“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对此,由于后人为了感念文天祥的,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文山或文文山,以示敬意或尊重。
进军临安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蒙元,妄图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连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祐元年(洋历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南宋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大宋“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
常州之役
十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两千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三千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蒙元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蒙古铁骑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江万载、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三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抵抗。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小朝廷乱成一团。
出使元营
德祐二年(洋历1276年)正月,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全成汉奸。谢太皇太后暗命江万载摄行军中事,父子帅义军和殿前禁军保护益、广二王离开危城临安;又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由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蒙元大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文天祥以堂堂然的态度和蒙古交涉,却被蒙古统帅伯颜扣留。太皇太后失去江万载、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蒙古投降。
斥责降将
皇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书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降将,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南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听了这话,吕师孟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镇江逃脱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大都。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划动,而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十二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 (江苏省地图)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蒙古,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不忍,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暗地送到城外放走,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大势已去。
扬州过客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蒙古帝国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寇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南宋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十五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追杀,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很多蒙古骑兵巡视而至。文天祥一行人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名士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而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士兵们急着躲雨,匆匆而过。事后才知道,这队骑兵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十二人只剩下六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六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的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夜走通州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但沿路有蒙元大军出没,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对手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宦海南归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被江万载父子保护经婺州(今浙江金华)到达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蒙,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及江万载。德祐二年(1276)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统治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