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其他类 > 考试经验

鄂尔多斯羊叫什么

我是羊,是羊,是“国际知名的羊”。妈妈是本地蒙古羊,爸爸是新疆细毛羊和澳洲美利奴羊。1985年5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其命名为“鄂尔多斯细毛羊”;2008年,我顺利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证》;2016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9.26亿元。吴起是我主产区,全旗90%以上的农牧民都在养我,总数120多万,年产量50万只,产细羊毛4000多吨,羊肉1万吨,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6.5亿元,带动60%以上的农牧民实现稳定增收。凭借优良的肉质和毛质特点,我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优良品种。羊毛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名羊”。

我是一只山羊,也是一只“国际名羊”,原产于古代亚洲鄂托克旗的李倩山和卓资山一带。千百年后,鄂托克旗依然是我的主产区,也因为我最早生活在阿尔巴斯市旗,所以人们都叫我阿尔巴白绒山羊。2001年,我被列入国家发布的第一批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为一级保护物种。不要小看我,我是一个既有绒又有肉的物种。随着鄂托克草原的沧桑,我对干旱荒漠和半荒漠草原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我的综合素质在国内外都很有名。羊肉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无味可口。被誉为“肉里人参”。羊绒纤维细长、手感柔软、滑腻、光泽好、品质优、纺织性能好,被誉为“软黄金”、“纤维宝石”。我的羊绒连续三年获得意大利国际羊绒Chaigner大奖,是国际羊绒纺织行业青睐的高端原料。

好肉——鄂尔多斯细毛羊

鄂尔多斯细毛羊群

“铁娘子”爱上了“细毛羊”

短发,中等身材,性格泼辣直爽,做事雷厉风行。整个人朝气蓬勃。这是乌审旗农牧局推广研究员吴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1962年,乌龙面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母亲是一名普通牧民,父亲在当地苏木兽医站工作。如今,吴敦也是乌审旗有名的畜牧专家,一直从事鄂尔多斯细毛羊的研究。

1986年,在乌审旗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农牧局开始致力于细毛羊品种改良的攻关,从澳大利亚引进了20多只优质澳美公羊,建立了澳美羊场。

作为技术骨干,吴敦不怕脏不怕累,主动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承担了澳美公羊的选育工作。

为了实施好“家畜种子”工程,使细毛羊三期科技攻关取得新的突破,吴敦等技术人员长期深入农村牧区,开展种畜普查鉴定工作,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长期蹲守中,她大力推广绵羊人工授精技术,手拉手给农牧民进行技术培训。

“她对待工作很认真,工作的时候很‘泼辣’。我们农牧民都叫她‘铁娘子’。”苏立德苏木通什嘎查牧民苏亚达由衷地赞叹说。

有志者事竟成。吴起本地细毛羊经过多年的品种改良努力,已经转化为“鄂尔多斯细毛羊”,在国内羊毛品种中排名第一,达到澳洲羊毛水平。

目前,全旗85%以上的基础母羊已经进行了人工授精,每年人工授精母羊数量达到70万只以上,优良率达到98%。

乌审旗是鄂尔多斯细毛羊的主产区,年产细羊毛4000多吨。然而,由于羊毛市场的不规范运作,农牧民的收入受到了损害。吴敦眼里是焦急,决心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一条销售羊毛的好路子。

从1999年到2001年,吴敦率先组织了三次参加自治区的羊毛拍卖和种羊展览。5只种羊分获二、三等奖,羊毛价格在羊毛品种拍卖中排名第一。

自2004年以来,由吴敦牵头,旗改良站会同羊毛协会,组织优质细羊毛三次参加南靖羊毛市场拍卖。

在2005年和2006年的拍卖会上,他们挑选的细羊毛以每公斤净羊毛48.6元的价格卖到45元。仅2006年就组织细羊毛380吨,使农牧民比当地销售收入多114万元。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她还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如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全区道德模范、中国老区妇女创业创新模范等。

40年来,吴敦的职位、头衔、年龄一直在变:从普通干部到副主任,从技术员到晋升研究员,从青涩少女到即将年满六十的年纪,唯一不变的是初心。更让她欣慰的是,侄女和女婿还在农牧业工作,还和鄂尔多斯细毛羊“打交道”。

“土羊”变成了“金羊”

走进图克镇淘宝嘎查牧民大尼斯的家,一组陈列柜面对面地立着,上面陈列的奖杯和证书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据精确统计,从2008年到2018年,10年间,大尼斯在赛羊大会、“全国毛”论坛、科技创新等方面共获得15项荣誉。其中,全旗举办的赛羊大会获得特等奖繁殖公羊1次,成年母羊2次,母羊3次。

1963年出生的丹尼斯来自一个“育种家庭”。从他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大队里给集体放羊,是养殖能手。

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乌审旗草原,牧区开始实行承包草场和“羊到户”。

1984年,高中毕业的大尼斯回到家乡,成为大队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当时父母已经养了120多只土羊,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始参与新疆细毛羊的杂交改良。

1986年,当丹尼斯结婚时,他家养了150多只细毛羊。改良后的细毛羊产毛量是本地羊的4倍,价格也翻了3倍,于是他家成了当地首富。

1990年,大队学校停办,大尼斯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重担,当选为畜牧学会会长、科技嘎查副会长。

1995年春,一批新疆细毛羊种公羊调回齐力,分给每个畜牧机构一只公羊,每只公羊2000元。

“当时我们有六个畜牧社团,我主动要了一个,其他社团都不要。一方面太贵了,另一方面还是不能接受。”丹尼斯说,在老党员父亲的支持下,他把其他5个人都带回了家。第二年,他们都被分配到各个俱乐部。

1997年,该旗“八一牧场”调回一批澳大利亚种公羊,仅分配给嘎查某村一只公羊,每只公羊一万元。“澳洲公羊不仅毛细血管好,质量好,而且体型大,产肉量高。当时大家都抢着领,最后没办法,只能抽签。”时任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大尼斯笑着回忆道。

澳大利亚牧民组团到乌审旗交流考察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

进入新世纪,丹尼斯开始走上了科学育种的道路,他的妻子格齐勒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饲养员。他在全嘎查提倡,养鄂尔多斯细毛羊,其他品种拒绝进本嘎查。

“从2008年开始,他家对羊的饲养做了准确的记录,加上科学的饲养和现代化的管理,‘土羊’成了‘金羊’,真正走上了‘国际名羊’的康庄大道。”图克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包银图称赞道。

交谈中,丹尼斯从里屋拿出一叠纸质表格,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小羊的出生日期、性别、母本和父本标签。

2010年,大尼斯自建育种站,开始培育鄂尔多斯细毛羊多胎。2014年,他家被评为全旗鄂尔多斯细毛羊核心养殖户。

经过从全旗挑选基础母羊,科学饲养,2017年双羔率达到60%,成为当地领先的鄂尔多斯细毛羊科技创新育种示范户。

高效生态家庭牧场

“2018年共饲养280头,每头平均毛产12.9斤,每斤25.5元,每头平均产肉65斤左右,每斤27元,毛收入近20万元。主要收入来自公羊的宰杀,每只2600元。”丹尼斯翻着笔记本,详细介绍了一下。

当被问及新计划时,丹尼斯自信而渴望地说:“今年,我们计划进行一年三胎的试验。如果成功,收入将增加30%。”

从“羊毛战争”到“工牧直销”

“1992年以前,羊毛卖给供销社;1993-2004年,主要由江苏口音的“羊毛贩子”和当地的“二道贩子”收藏;从2004年开始,它被装在国旗里,然后被拍卖。从2012年到现在,主要是供应给邻村的‘羊毛储备’,然后是‘工牧直销’。”谈起羊毛销售的历史,苏亚达、苏立德苏木通史、嘎查牧民记忆犹新。

1968年出生的苏亚达莱,不仅是鄂尔多斯当地著名的科技创新型细毛羊养殖者,也是新时代的暖心牧民。但是说到卖羊毛的一些经历,还是很尴尬,很难忘。

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鄂尔多斯细羊毛价格飞涨,乌审旗羊毛收购市场不规范,南方厂家、外地“羊毛贩子”、本地“二级经销商”等买家恶性竞争,哄抬市场价格,有的甚至掺沙子、掺假优质羊毛,一度掀起“羊毛市场大战”。

进入新世纪,为了保障牧民收入,通什嘎查自发成立了“收购互助组”,正值壮年的苏亚达来是其中的主力。

2003年春天,鄂尔多斯的细羊毛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苏亚达来负责本嘎查牧民的库存准备出售。

“经过一年的压力,牧民们开始抱怨。第二年春天,大部分都被‘羊毛贩子’以5、6元的低价抢走了。没想到,一个月后,羊毛的价格涨到了13元。”苏亚达遗憾地说,从此,他退出了“江湖”,再也没有接触过羊毛采购,专心务农。

“2004年夏天,乌审旗组织20吨优质细羊毛参加南京羊毛市场拍卖。拍卖会上,每公斤净毛以53元的最高价成交,仅次于新疆防尘服毛。”吴起农牧局推广研究员吴敦说,让牧民与加工厂家直接交易,实行“工牧直贸”的销售方式,让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增强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005年4月,乌审旗成立了“乌审毛”协会,并注册了“乌审毛”商标。该协会有25个分支机构和5,000多名成员。

当时“五申羊毛”协会会员的100吨细羊毛参与了南京羊毛市场的拍卖,参与拍卖的细羊毛率先以每公斤净毛48.6元的最高价再次显示出优势。

农牧民在吴起羊毛直销活动暨羊比赛大会上受到表彰和奖励。

“2007年,乌审旗建成了鄂尔多斯细羊毛储运交易中心。通过‘中心+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组织当地羊毛,由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免费提供羊毛公证检验。在交易中心统一分级、筛选、包装、检验,实行‘工牧直交’的销售方式。”吴敦介绍,自此,鄂尔多斯细羊毛走上了规范化的市场销售道路,有力保障了细羊毛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鄂尔多斯细毛羊肉加工生产线

目前,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有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大型羊毛收购站6家。

互连

吴起是鄂尔多斯细毛羊的主要产区。

细毛羊成为“金毛羊”,背后是乌审旗60多年来致力于这一特色品牌的保护和传承。从蹒跚起步,到命名品种,再到自成体系的育种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雨。

1957年,鄂尔多斯细毛羊培育初期,其母本为当地蒙古羊,父本为新疆细毛羊。引入少量苏联美利奴羊和波尔瓦斯羊的血液进行杂交改良。

1972年,各育种点相继开始了“杂交固定”和育种改良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985年5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对鄂尔多斯细毛羊的培育和生产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鉴定,并正式命名为鄂尔多斯细毛羊。

从1986年到20世纪90年代末,从澳大利亚引进了6批澳大利亚美利奴羊来改善血液供应,先后进行了3次鄂尔多斯细毛羊的育种改良工程。毛肉兼用型鄂尔多斯细毛羊发育成熟。新育成的鄂尔多斯细毛羊在产毛、产肉性能等方面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经区内外专家检验鉴定。

2008年,鄂尔多斯细毛羊成功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证书》。

2009年,投资1200万元新建的现代化鄂尔多斯细毛羊种羊场投入运营,建立了“农户联合养殖”机制。种羊场与育种核心区50个核心种羊场联合育种,每年为农牧民提供优质种羊1000只左右,并出口甘肃、东北等地。

201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家畜改良工作站和农牧业研究所的指导下,乌审旗启动了鄂尔多斯细毛羊多胎化试验研究。

2014年,鄂尔多斯细毛羊多产育种全面展开。在配种前一个月,每天补充一定量的种羊精饲料,使细毛羊的产羔率提高到150%以上。

2016年,在中国畜牧业品牌价值专项评估中,“鄂尔多斯细毛羊”品牌价值为人民币9.26亿元。

2017年,鄂尔多斯细毛羊肉被认定为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天然健康食品。该产品因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丰富、鲜嫩多汁、风味独特而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吴起立足鄂尔多斯细毛羊主产区优势,重点推广“龙头+联合养殖+规模化养殖”养殖模式,鄂尔多斯细毛羊毛质和肉质得到提升。

通过政府投资和企业自筹资金,建成了集科研、生产、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羊场、细毛检测实验室、6个疾病防疫站和良种数据库,进一步改善了鄂尔多斯细毛羊良种培育的基础条件。

为了将农牧民产业化经营的“触角”从生产环节延伸到流通销售环节,减少中间环节,扩大利润空,当地政府成立了乌审羊毛协会,注册了乌审羊毛商标,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同时,依托乌审旗羊毛储备交易中心,采取“中心+协会+合作社+牧民”的运作模式,统一销售细羊毛。分级后的细羊毛比直接销售的原羊毛多2-4元,充分体现了优质优价。

2018年,鄂尔多斯细羊毛价格飙升,洗毛最高价达到93元/公斤,原毛最高价达到52元/公斤,原毛均价达到48元/公斤,肉价达到每公斤50元左右,创历史新高。

目前,鄂尔多斯细毛羊总数已超过120万只,年产羊50万只。生产细羊毛4000多吨,羊肉1万多吨,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6.5亿元,带动60%以上的农牧民实现稳定增收,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增长10%以上。

吴起90%以上的牧民都在养殖鄂尔多斯细毛羊,这里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细毛羊生产基地。也是县域规模最大、品种质量最好、繁育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最健全、品牌效应最好的优质细毛羊产业基地。

优质羊毛——阿尔巴白绒山羊

世界闻名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

“我想要阿尔巴白绒山羊。

再往前走一步。"

当何梅韵得知有记者要来采访他时,他正在羊场里忙着。何匆匆回到鄂托克旗农牧局,向记者讲述了他和阿尔巴白绒山羊共同走过的岁月。他梅韵感触良多。

1979年,国家科委投资18万元,在阿尔巴什公社选育阿尔巴什白绒山羊。1979年春,通过鉴定,将1000只白山羊筛选为吾仁都西、巴彦温都、额尔、图三个群体,建立了育种核心群。在国家的支持下,阿尔巴白绒山羊的系统化繁育逐渐走上正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阿尔巴白绒山羊的种群保护中来。

何就读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系。199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内蒙古白绒山羊养殖场工作。此时,经过几代畜牧工作者的努力,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阿尔巴白绒山羊种群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从前任手中接过鞭子的何梅韵,开始在学习和实践中摸索进步。他的许多新思想、新技术对阿尔巴白绒山羊的种群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2007年,何作为特殊科技人才,被鄂托克旗党委调入鄂托克旗家畜改良工作站,担任兽医、副站长,主要负责胚胎移植、冷冻精液制作、绒毛细度检测分析、家畜改良、适用技术推广培训等工作。2008年至2012年,圆满完成鄂托克旗家畜改良工作站开展的阿尔巴白绒山羊鲜胚移植任务,获得胚胎542枚。鲜胚移植妊娠率达77.92%,产羔率达105.78%。

a-白山羊正朝着高产绒量、高繁殖力、高产肉量、优质羊绒和羊肉品质的方向发展。

多年的科研可谓硕果累累,但他并不是一个纯粹泡在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他在饲养阿尔巴白绒山羊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知道,阿尔巴白绒山羊作为鄂托克旗的主要家畜品种,现实中仍以传统方法饲养为主,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现代化饲养。虽然胚胎移植、冷冻精液制作等高科技手段对阿尔巴白绒山羊种群的长期保护很有帮助,但仍需改进现有的育种方法,才能使新技术发挥作用。于是,何梅韵开始从饲草、公羊选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思考更接地气、更实用的方法。

2010年,何与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合作,在30户牧民饲养的3000只绒山羊中推广应用“禁牧反刍动物调控饲料及调控产品试点示范”项目。每只绒山羊产绒量增加250-350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以来,何梅韵主持鄂托克旗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建设,规范示范户棚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饲草种植、贮藏、加工、饲喂、剪毛等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应用综合饲养管理方法,建立现代草原畜牧业管理体系,可以减轻牧民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增加他们的年收入。现在,何又选了一万只白绒山羊,开始试验示范羊毛分级和分部位抓毛,还和一些有经验的牧民合作,采用“中草药四季保健”代替西药抗生素,希望再次扩大阿尔巴白绒山羊的优势。

多年的工作经验,何练就了一双“锐利的眼睛”,一眼就能看出羊的体重、身长,哪些羊羔适合种羊,哪些羊生产性能高,哪些羊有疾病等。,精确到让养了一辈子羊的牧民和老大爷都惊叹不已。他对阿尔巴白绒山羊的热爱和对牧民的真诚,让他和当地很多农牧民成为了朋友,他和牧民的友谊也是他进行阿尔巴白绒山羊种群保护的重要桥梁。“虽然我们有很多高端的科研成果,但就目前而言,还是要选择一种牧民能用的方法,用先进的方法饲养阿尔巴白绒山羊,最重要的是不能走在‘云端’,落地才能出成果。只有提高阿尔巴白绒山羊的群体价值,才能吸引资本,形成产业化。我想让阿尔巴白绒山羊再向前迈进一步。”他对梅韵说。

“硒”和“羊”

原卫生部提出国家补硒工程后,一时间各种食品、保健品都贴上了“硒”的标签,但其实大多只是蹭了硒的热度。哪里可以买到真正的富硒产品?

牲畜交易市场

十年前,Ilata知道了“硒”的价值。2007年在鄂尔多斯市创办天泰万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位于鄂托克旗额巴斯苏木赛乌苏新牧业经济开发区,这里有全旗最好的牧场和最优质的阿尔巴希白绒山羊。天麻天台万鑫公司是集科技研发、养殖技术培训、富硒植物饲料深加工、富硒牛羊饲养技术指导、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农牧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把“硒”和“羊”结合起来,打造绿色富硒功能食品品牌,天麻成立了这样一家公司。

Irata花了两三年时间在全国和全世界调查后,知道可以通过改良饲草来提高羊肉中的硒含量。2011年,天泰万鑫与***老专家技术中心、中国农科院食品研究所、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得到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般硒都是无机硒,人体只能吸收10%左右。而无机硒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化为有机硒,80%以上的有机硒可以被人体吸收。在专家的指导下,天台万鑫用富硒种植技术种植了10万亩苜蓿饲草。试验证明,吃这种草料的羊,每公斤肉含硒量可达400至500微克。

2013年,天泰万鑫成功获得“牛用富硒饲料及其饲喂方法”和“羊用富硒饲料及其饲喂方法”两项专利。之后,天台万鑫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与当地牧民签订订单收购合同。签订合同后,天台万鑫会为牧民提供饲料,牧民要用天台万鑫富硒饲料喂养自己的羊,而且要纯天然喂养,不能催肥。配种后的第二天,泰万鑫会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羊。2018年,900多名牧民与天泰万鑫签约。

近年来,Ilata出国考察时发现,国外很多企业把动物的内脏、血液、骨头做成保健品出售,消费者对这些产品趋之若鹜。但在中国,动物内脏、血液、骨头等肉类以及毛绒以外的其他部分都被当作垃圾丢弃。伊拉塔深感,要想真正做大中国畜牧业,必须搞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变废为宝。

“富硒羊肝健身饼干”是天泰万鑫的新产品。经专家检测,每公斤羊肝含硒量在2200-2600微克之间,是羊肉的数倍。做饼干的时候,加入苦荞。一个羊肝差不多能做10斤饼干。泰万信还把羊的其他内脏做成罐头。目前市场上一套羊杂的价格在50-80元之间,天台万鑫羊肝饼干每斤30元左右。一旦进入市场,一个羊肝可以卖到300多元。

除了羊肝健身饼干,天泰万鑫还开发了以羊骨为原料的“富硒羊骨粉”。Ilata还计划用羊血做“红血胶”,用富含胶原蛋白的羊皮做护肤品。“如果这些都开发成功,羊肉将成为羊身上最不值钱的东西。如果技术上能实现,我只需要收购牧民不要的内脏、骨头、血液。”伊拉塔说。

2016年初,天台万鑫被鄂尔多斯市科技局认定为“高新特色产业化基地”。目前已有不少企事业单位和商家向天泰万鑫伸出橄榄枝,但天泰万鑫目前的生产规模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Irata正在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今年7月这条新生产线投产后,我就和专家们商量如何提取羊的精华,做出各种富硒产品。”伊拉塔说

“一定要保护好草原”

多伊尔家在鄂托克旗阿尔巴希苏木胡和陶勒盖嘎查。每年春草发芽的时候,多尔衮都要忙着准备4-7月禁牧期的饲料。

阿尔巴希苏木的草原是鄂托克旗最美的,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生态恶化造成草畜失衡,阿尔巴希苏木的草原几乎“黯然失色”。道尔的家族世代生活在这里,以放牧为生。父母放羊的方式很粗放,雨水不好,草不长,收成成绩会下降。为了保证收益,会养更多的羊,羊多了,草原就被啃成了“大秃子”,恶性循环,生态就更恶化了。1993年是多尔格家乡最黑暗的一年。

进入新世纪,政府开始实施禁牧停牧政策,同时加强植树造林和飞播造林,使生态逐渐恢复,绿色重归阿尔巴斯。但牧民并没有因为生态的恢复而停止放牧,人们仍然按照草畜平衡的管理方法严格控制载畜量。道尔的牧场是一级牧场,每18亩能养一只羊。他家现在有400多只羊,是阿尔巴西苏姆有名的养羊户。

胡涛勒盖嘎查牧民的新家和整洁的工棚。

作为新一代的牧羊人,多尔格和他们的祖先有着完全不同的牧羊观念——求质不求量。

牧民养羊。一般一群羊只有一只公羊。过去,他们习惯在羊群中选择体格健壮、毛色优良的公羊。现在他们会去Dorg的一个种羊场,买技术先进的技术人员精心挑选的优良种羊。目前鄂托克旗共有两个种羊场,分别属于鄂托克旗阿尔巴白绒山羊原种场和内蒙古伊威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

除了买良种公羊,还要经常给羊群里的母羊体检。绒毛细长不足,体质差的,等新羊羔出生就宰了。身体外貌优秀的母羊会被贴上绒毛的细度、长度等身体特征标签,成为牧羊人重点培养的对象。为了控制牲畜承载量,每年增加多少羊羔,淘汰多少成年羊。

“超级公羊”和“美丽母羊”的完美结合,再加上“人为控制,优胜劣汰”的育种原则,自然是白绒山羊一代比一代强。

赛融汇

养羊之前,没有“饲料”这一说。现在在多尔格,他们会在牧场里开辟一块耕地,种上苜蓿、燕麦等羊爱吃的饲料,专门用来应对禁牧期。饲料准备好以后,草长莺飞的时候,“绒赛”就要开始敲锣打鼓了。这是今天草原上的一件盛事。每次举办“羊绒大赛”,羊绒企业和专业机构都会声名远扬,前来寻找真正的“纤维宝石”。今年的“天鹅绒大赛”,多尔格已经在摩拳擦掌了,他相信自己的羊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为鼓励牧民精心饲养羊绒、羊肉品质优良的羊,当地政府对羊绒细度在15.5微米以下、15微米以下、14.5微米以下的牧民给予分级奖励。羊绒细度达到14.5微米以下后,每公斤羊绒价格可高出市场价50元。近年来,羊绒细度在13.5微米左右的超细羊绒也出现了。

回想那些黄沙滚滚的日子,羊经常吃不饱,有的羊甚至被饿死,更别说追求羊绒的细度了。现在很多牧民在禁牧期都会自发种树保护草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牧民普遍认为,即使政府取消禁牧休牧政策,他们也会禁牧,因为没有了草原,就什么都没有了。“要想养出好羊,就要保护好草原。”多尔格说。

互连

阿尔巴白绒山羊产业一直是鄂托克旗畜牧业的最大亮点。目前,鄂托克旗阿尔巴白绒山羊年存栏量可达146万只。在牧区,阿尔巴白绒山羊的产业收入约占牧民总收入的65%,是全旗牧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2015年,“鄂托克阿尔巴山羊”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奥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被列入中欧双100地理标志互认产品。

自治区实施“白绒山羊保护工程”以来,鄂托克旗逐步扩大保护区范围,划定了阿尔巴白绒山羊保护区,由11个嘎查天然草原组成,面积761.3万亩,存栏基础母羊26万只,保护绒山羊优质资源。目前,已培育出85个阿尔巴白绒山羊育种核心群,建立了1个院士工作站,建设了1个国家级和2个自治区级阿尔巴白绒山羊育种场和1个市级育种场,发展了23个专业育种户、320个白色绒山羊育种大户和393个人工育种站。

经过多年的大力支持,鄂托克旗阿尔巴白绒山羊养殖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持续开展绒山羊胚胎移植和冻精生产,提高优质种畜繁育能力,建立和推广养殖场户联合养殖模式,提高优质种畜供给能力。目前,鄂托克旗已培育出规模化的白绒山羊育种核心群,优质高产的阿尔巴白绒山羊比例逐年提高,白绒山羊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白绒山羊平均产绒量达到650克以上,羊绒细度控制在15.85微米至15.35微米。全旗原绒年产量已达650吨,占全区原绒产量的10%。每年市场白色绒山羊约65万只,年产肉1.2万吨,人均产值1.9万元。

鄂托克旗一直认真落实自治区白绒山羊保种工程补贴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扶持、政府奖惩,保证和提高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羊绒品质。对保护区内基础母羊200只、羊绒纤维直径14.5微米以下的养殖户,除种羊补贴政策外,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每户奖励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免费提供养殖防疫设备。与羊绒收购企业合作销售羊绒,对保护区内羊绒细度达标的农户进行奖励,即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每公斤羊绒细度小于14.5微米的农户奖励50元;14.5微米至14.99微米的农民每公斤羊绒奖励10元;细度在15微米以上的农户,每公斤羊绒奖励5元。

只有科技的发展才能为阿尔巴白绒山羊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多年来,鄂托克旗不断强化阿尔巴白绒山羊科技创新能力,依托自治区级生物技术育种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围绕生长发育、动物营养、胚胎移植、转基因等关键技术领域,全面推广阿尔巴白绒山羊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超繁、增绒、局部抓绒等先进技术。同时,实施科学饲养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产业高层次实用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致富带头人培养提升计划、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计划,广泛开展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养殖技术培训,奖励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贡献的RD团队和科技人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阿尔巴白绒山羊养殖走向现代化,是鄂托克旗的又一重要举措。2016年以来,全旗已建成标准化棚改6006个。

树立以种促繁、以种促繁的理念,在现有灌溉饲草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优质饲草的种植面积。

积极拓展阿尔巴白绒山羊功能性产品和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模式,引导伊基汉、史圣金农、天台万鑫等龙头企业与农牧民深度合作,提升绒山羊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效益。目前,全旗已有18家龙头企业,9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与8000多户农牧民形成利益联结,带动农牧民年增收5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