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多万人口
信丰方普科技就沈阳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致电沈阳市统计局进行沟通咨询,报告如下:
沈阳常住人口截至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11.8万人—沈阳常住人口增加4.8万= 911.8万-907万。公式1:人口净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其中,自然增长= 4.6出生-7.2**=-2.6万人。其中,机械增长= 4.8-= 7.4万人公式2:机械式增长=人口流入-人口流出,找出
其中,流入沈阳的常住人口远不止7.4万人。
公式三:常住人口流入>户籍人口迁入,找出
2021年,沈阳常住人口流入达到10万+。
沈阳户籍人口
截至2021年底,全市户籍人口765.4万人——迁入96037人,迁出38060人。机械增长= 9.6迁入-3.8迁出= 5.8万人。自然增长= 4.6出生-7.2**=-26000人城镇人口774.76万人,占84.97%;农村人口137.04万人,占15.03%。男性375.2万,女性390.2万。人口相关数据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67.2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975.9万户,比上年增长2.1%。全年沈阳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9%。-当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9万户,增长23.7%。其中,企业5.8万户,增长10.9%;个体工商户13.2万户,增长30.3%;农民专业合作社371个,增长17.4%。年末全市市场主体102.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0.0%。其中,企业33万户,增长4.9%;个体工商户68.8万户,增长12.8%;农民专业合作社6924家,下降1.9%。-年末全市有小学生43.4万人,特殊教育学生1956人。共43.6万人。普通中学30.6万人。普通中等技术学校有47,000名学生。职业高中学生31000人。学校有21000名技术生。总共40.5万人。全市有高等院校45所,本科、专科在校生11.6万人,在校生45.1万人,本科、专科毕业生10万人。高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2.7万人,研究生7.6万人,研究生1.9万人。-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8平方米;每户家庭拥有轿车41.3辆,热水器89.5台,燃气净化器9.5 空台,分别比上年增加2.8台、1.0台和2.8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2平方米;每户家庭汽车29.8辆,热水器39.8台,气体净化器2.2 空台,分别增长1.2、5.7、1.4台。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80.6万辆,比上年增长6.5%。其中客车258.9万辆,货车20.7万辆。私家车保有量251.1万辆,增长7.6%。-年末城市公交线路332条,公交线路长度达到5424公里;运营6,262辆公共交通车辆;全年公共交通乘客总数为6亿人次。年底,全市共有出租车21055辆。沈阳地铁线路4条,运营里程117公里,车站92座。年运营里程1381.7万公里,客运量38378.4万人次。在建线路5条,里程140公里,设站100座。浑南有轨电车年运营里程290.4万公里,客运量771.3万人次。全年建成区绿化面积221.5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公园5个,新增绿地51个。新建了1070个袖珍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8%,建成区绿地率38.87%。公园人均绿地面积13.65平方米。-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0566元,比上年增长6.6%;人均生活支出36834元,增长1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2元,增长10.5%;人均生活支出14872元,增长19.8%。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为每人每月3041元,比上年增加135元。失业保险人均支出标准为每月1741元,增加112元。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职工1910元;非全日制工作时间最低工资为19.2元。辽中、新民市、法库、康平县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640元;非全日制工作时间最低工资为16.5元。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4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578元。全年最低生活保障3.99亿元。其中,全市缴纳最低生活保障金2.75亿元,27592户35636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24亿元,18732户31306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7户519人享受城市低保边缘家庭;506户,947人享受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全年因生产安全事故**162人,比上年下降1.2%。道路交通事故万车**人数1.597人,下降2.6%。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4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19.6万人,减少1.9万人;354.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保险,减少0.9万人;城乡居民**保险397.6万人,增加11.2万人;155.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增加5.1万人;工伤保险211.2万人,增加30万人;生育保险178.8万人。28万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增加1万人。沈阳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7249.7亿元,增长7.0%—第一产业326.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2570.3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4353.0亿元,增长6.7%。结构—4.5: 35.5: 60.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9706元,增长5.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3.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612.4亿元,增长1.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9.2%。各项税收中,增值税212.4亿元,下降0.2%;企业所得税128.2亿元,增长6.9%;个人所得税24.5亿元,增长15.0%;土地增值税46.6亿元,下降4.2%;契税61.8亿元,下降11.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2.3亿元,比上年增长5.2%。从重点支出项目看,教育支出113.0亿元,增长6.8%;科学技术支出23.4亿元,增长16.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1.8亿元,下降29.5%;卫生支出83.9亿元,增长7.6%;农林水支出56.4亿元,增长12.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7.36元,比上年增加0.2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41%,提高1.31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3.5%,比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2.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9千公顷,增长0.3%。粮食总产量418.6万吨,比上年增加9.2万吨,增长2.2%。其中,水稻产量94.5万吨,玉米产量317.2万吨。水果产量117.2万吨,与去年持平。蔬菜总产量390.8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1%。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2.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企业房屋建筑面积10050.8万平方米,增长12.2%。其中,今年新开工面积2573.8万平方米,增长7.9%。、
沈阳地铁6号线一期及1号线东延工程、李安东U谷沈阳铁西工业综合体、上汽通用北盛新一代别克雪佛兰紧凑型车及其变型车项目、辽宁中俄燃气轮机产业园、郑伟沈阳国际稀土永磁一期项目、方大世纪城01C**护理项目、张苞肿瘤医院等重大项目开始了。
沈阳地铁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2号线南延线及10号线、沈阳华晨宝马产品升级、沈阳中德园基础及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沈阳中关村科技创新基地配套项目、北方药谷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医药国际CDMO基地项目、米其林600万高性能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沈阳四环高速公路棋盘山段新建工程、南三期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2021年,沈阳市共有列车510列,比上年增长33.8%。进出口总值1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7%。列车数量东北第一,全国第七。
与沈阳13个国际城市和98个国内城市通航。沈阳机场有237条航线。其中,国际航线13条,国内航线224条。民航飞机起降11.2万架次,比上年增长5.3%;机场接待旅客1392.4万人次,增长5.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9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1.7亿元,增长33.9%;电信业务总量111.8亿元,增长29.8%。邮政业完成快递业务7.6亿件,比上年增长48.2%;快递业务收入73.0亿元,增长32.9%。
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56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374.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9230.1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分公司37家,证券营业部98家,全年证券交易额39116亿元。1家期货公司,8家期货分公司,17家期货营业部。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家,共计25家。新三板共有46家上市公司。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和网点447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4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4亿元,下降5.8%;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5.1亿元,增长3.3%;人身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2亿元,增长2.7%;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5.5亿元,增长8.7%。全年各类赔款支出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74.1亿元,增长15.4%;寿险给付支出41亿元,增长12.0%;人身意外险赔付支出2.2亿元,增长18.9%;健康保险支出61.7亿元,增长3.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5.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分地区看,城市零售额3188.8亿元,增长9.3%;农村零售额796.3亿元,增长10.6%。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3713.8亿元,增长9.6%;餐饮收入271.3亿元,增长9.2%。
全年进出口总额1416.0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出口总值484.9亿元,增长76.8%;进口总额931.1亿元,增长23.5%。从贸易方式看,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65.7%;加工贸易出口143.3亿元,增长112.8%。进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口805.9亿元,增长20.4%;加工贸易进口118.5亿元,增长50.3%。
从企业性质看,出口总额中,国有企业出口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29.4亿元,增长77.1%;私营企业出口195.2亿元,增长110.2%。进口总额中,国有企业进口32.0亿元,下降12.6%;外商投资企业进口848.2亿元,增长25.3%;私营企业进口50亿元,增长30.2%。
分商品看,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327.9亿元,比上年增长79.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7.3亿元,增长23.3%。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进口800.6亿元,增长23.9%;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28.4亿元,增长27.2%。
从国家和地区看,全年对外贸易国家和地区220个。对亚洲出口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54.3%;对欧洲出口160.3亿元,增长154.1%;对北美出口93.5亿元,增长82.6%;对拉美出口26.5亿元,增长16.8%;对非洲出口17.1亿元,增长19.2%;对大洋洲出口13.2亿元,增长31.0%。
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6家,合同外资1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实际使用内资1260.4亿元,增长14.6%。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55份,合同额11.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1亿美元,增长8.6%;新签对外劳务合作合同111份,合同额3103万美元,营业额7424万美元;有3451名外籍人士。
全年登记技术合同7880份,成交金额3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年授权专利29252件,其中发明专利4569件。
全年争取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等5项政策,项目1816个,资金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争取国家政策4项,省级政策1项;争取国家项目865个,资金7.3亿元;省级项目951个,资金6.9亿元。
年末,全市有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技术开发机构53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82个,其中国家级8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279个。两院院士2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