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其他类 > 考试资讯

青科聊高考①|偶像剧“男主”、上海交大教授俞凯的学霸人生

编辑评论/注释

高考结束了,考生们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等待分数线公布和志愿填报。在这个等待的窗口期,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独家推出“青年科学家谈高考”系列策划,采访多位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的青年科学家,请他们回忆自己关于高考的故事,给准备步入大学校园的青少年一些专业指导和生活建议。

今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青春偶像剧《十七岁不哭》男主角原型余凯亮相。

WLF杰出青年科学家代表俞凯

余凯,学士和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毕业于剑桥大学工程系。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

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智能语音和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的研究和产业化。

老师激励我,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我与所有候选人分享。

如果只看余凯的履历,从国内顶尖大学,到世界顶尖大学,再到热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是培养学霸的标准途径;但其实他的成长有其曲折。

现在的中学生大概都没看过,但他们的父母大概还记得,上世纪末有一部流行的青春剧《十七岁不哭》,讲述了一群高中生的成长故事,其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余凯。

十七岁不哭剧照。其中,李晨扮演的主人公是以余凯为原型的。图|豆瓣电影

“其实现实生活的故事比电视剧精彩多了,我和同学在现实中经历了很多波折,也有更多的跌宕起伏。”余凯说:“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李老师,她教会了我们珍惜自己,超越自己,我们的生活也因此而改变。所以也想和各位考生分享一下。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你有没有超越昨天的自己。”

01良师,矫正逆反之道。

余凯就读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这是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但他的班级纪律很差。

一些学生经常在晚自习时逃课去外面玩。整个班级自由散漫,连原来的班主任都快气炸了。半个学期,没有老师愿意接手,班级处于无班主任管理状态。小团体多,学生碎片化。

虽然余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只是放任自流,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也有恃无恐,经常带头闹事。

直到高二下学期,李老师当了班主任,情况才发生了变化。李老师不是命令式的训导,而是用真诚的实践示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余凯回忆说,昨晚的自习,全班都是演讲者。而且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老师越管越大声,还在黑板上乱涂乱画。

李老师到班里后,做了一件事:每晚自习后擦黑板。我一个人擦的,没有找同学帮忙。

这样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渐渐有人看不下去了,就帮她打扫,维持秩序,气氛渐渐好了起来。当时我们学校有很多住校生。李老师会在早上五点起床,在家里煮稀饭,并把它带给生病和发烧的学生,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

这些细节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为了提高成绩,而是真的爱学生。更重要的是,李老师不负责学生。她并没有说这样不行,而是建议学生“这样做可能更好。如果你不相信我,试试看”。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在与学生们熟悉之后,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由于历史原因,她没有机会上理想的大学,所以她特别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而她也做到了,带着无数学生考上名校。余凯考上清华的时候,全校评选清华十大杰出人物,有两个是北京人,都是李老师的学生。

02超越自己,不要浪费青春。

提到高考,余凯特意分享了两个关于高考的小故事。

上海交通大学余凯教授领导的智能语音实验室团队

第一个是李老师刚来上课的时候。李老师教化学。一开始全班化学平均分只有60分。

大家都以为李老师会不满意,她却说:“对,很好。我们努力了一个学期,平均分65分。以后每次大考提高5分就能轻松实现这个任务。到了高三,你的成绩是85分,非常可观。”

但是在另一次化学考试中,余凯被狠狠地骂了一顿。李老师教两个班,另一个班比余凯的班平均高10分。

李老师说她很难过。问题不在于她比别的班低,而在于学生们根本没有尽力,应付得很随便。那次考试,余凯的分数还可以,但是李老师特意拿出了他的试卷。他说做错了没关系,但是有些错误是不应该犯的。这不是知识或智力的问题。说白了,他不认真。

这件事对余凯和他的同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你的水平可能是70分,没关系,你达到71分就好;如果你的水平是95,而你只考了90,那是不可原谅的。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命运是不会把自己当回事的。”

高三新年联欢会上,李老师为全班同学做了一幅启航图,剪成50多份,发给了每个同学。余凯还记得老师说过的话:“高考是你真正扬帆起航的起点,但它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不是全部。高考很重要,全力以赴,但只是一个点。成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人生也是如此。”

这是李先生给的最大启示:最重要的是珍惜自己,超越自己,不要虚度青春。余凯与所有候选人分享了它。

余凯教授出席了2019年icassp会议

除了知识,我们还应该建立我们的信仰。

1994年,余凯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校园度过了8年,完成了从学生到科研人员的身份转变,期间还担任过学生干部和辅导员。他给高考完的准大学生们提了自己的建议。

余凯教授及其团队2019年博士会议

“有人说中学叫学校,音译成中文就是‘哭死’。哭吧。什么都满满的,逼着你学;这叫大学,‘可以打世界’,所以可以打。反正给了你足够的自由。有道理。”大学里的自由度很高,如果没有生活的激情和探索的欲望,很容易在大学里迷失。

高中,考的最多的是知识;但是,高考过后,你需要有知识、信念、欲望、想象力、好奇心之外的东西,这是在大学里晋升的基础。有了这些,再加上专注,一定能有所成就。

余凯本人一直想学工科,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论改变世界,于是进了清华的自动化系。之后在读研和出国的过程中,一步步确定了进一步细分的方向,最终落脚在人工智能的智能语音和自然语言对话领域。

“我遇到一些学生,他们告诉我,我喜欢人工智能。我问他们,你们喜欢人工智能的什么?他们说不清楚。很明显,他们没有独立思考。

我的一个学生,当年来找我的时候,回答我喜欢人工智能下棋。我问他,“你做了什么?”他说他高中的时候做了一个五子棋程序,排名世界前列。

他有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哪个老师不想要这样的学生?“比如说宇凯。

你清楚预见的,热切渴望的,真诚相信的,全心全意为之奋斗的,自然会实现。

建立对生活和事业的信念,这是余凯的第一个建议。

第二,利用大学的空闲时间多看,多思考,多实践。

在大学期间,余凯在学习之外花了很多时间进行社会实践。1997年,他和两个同学从北京骑车到Xi安,沿途深入农村、厂矿,做了一个月的社会调研,当年获得清华实习金奖。

“出发前我们还写了遗书。那时候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是现在没法比的,车祸,土匪,野兽,疾病……有多少种可能发生的危险,每一种危险怎么处理,有什么预案……我们出发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一切都要考虑的很详细。

比如要过黄河,当时没有手机地图,也没有搜索。怎么知道能不能让自行车上桥?我们也没有电话。最后,我们跑到邮局给交通队打电话,确认大桥到底能不能骑自行车。我们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你上不了桥,所有的时间都会被耽误。"

余凯还为希望工程制作了第一个网站,创造了迄今为止熬夜的个人记录——周四午睡后是周日,然后上床睡觉,差不多70个小时后,网站全力上线。

知识不是全部。你想看的世界有多少是知识之外的?你一定要看看。过了这个村子就没有商店了。

大学毕业,二十多岁了还有那么多时间吗?所以趁着大学,多出去看看,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

第三,要有平常心。中学成绩是主要标准,但是大学的评价体系完全不一样,各方面人才很多。如果各方面都要比较的话,压力会特别大,所以心态特别重要。

“如果你真的遇到一些人才或者资源比你强的人,不要羡慕他们。就像我之前说的,比昨天的自己好多了,这还行。”余凯说。